《三主要道》中第一個偈頌提到了:「佛陀一切經典心要義,諸大佛子所讚勝妙道,具緣求脫行者之正道,我今竭盡己力而宣說。」

第一句強調的是出離心,第二句強調的是菩提心,第三句強調的是空正見。

出離心是建構在四諦之上,也就是出離心的內涵是透由思惟四諦而開展出來的,而四諦是佛所說的一切經典的心要,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明「出離心是佛陀所宣說一切經典的心要」。

在思惟四聖諦時,應該先思惟「苦諦輪迴的過患」。所謂「苦諦輪迴的過患」,指的是什麼?我們要看清自己的現狀。我們的現狀是什麼?在苦苦和壞苦交替的狀態中度日──不斷地想用壞苦去取代苦苦,而那個壞苦又變成苦苦,之後再用另外一個壞苦去取代苦苦,這就是我們的現狀。為什麼會如此?因為我們得到了這個蘊體;這就是之前曾提到的「苦苦與壞苦來自於行苦──我們的蘊體」。

所以第一個部分,先思考「苦諦輪迴的過患」;第二個部分,再思惟「集諦流轉輪迴的次第」。這段話是在說明什麼?當我們思惟自己的現狀之後,我們應該問問自己:「到目前為止,我為何會變得如此不堪?」追根究柢之後,我們會發現那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我執的緣故。這兩部分是我們這一次課程當中所強調的重點。

照理來說,真正的出離心(真實的出離心),是透由思惟這兩個內涵之後所策發的一種心態。有些人會有一種想法:「所謂的出離心,就是在思惟輪迴的過患之後,內心感到極度苦惱、憂慮、不安的心。」其實不是。當我們心中感到苦惱、憂慮、不安時,請問:那樣的感受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?負面的。甚至那樣的感受是苦還是樂?應該是苦。所以生起出離心的人是越來越苦的人?當他的出離心越來越強的時候,他越來越苦?這不合理。宗大師希望我們生起三主要道,應該是希望我們越來越快樂,而不是越來越痛苦。

所以生起出離心時,照理來說,內心不應該處在那種狀態下──我對於自己的現狀感到苦惱、憂慮、不安。如果只思惟苦諦輪迴的過患,而沒有進而去思惟集諦流轉輪迴的次第,或許有可能出現那樣的情況──他對於自己的狀態感到非常不滿意。但問題是,那樣的認知應該不能稱為出離心。真正的出離心是希求解脫的心,也就是在思惟苦諦之後,進而思考苦諦的根源是來自於集諦;而在業集諦和煩惱集諦當中,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我執,而我執所執持的境是不存在的。這代表什麼?這代表我執是可以斷除的。要如何斷除?透由了解我執所執持的境是不存在的、透由了解真相才能斷除我執。這代表只要肯修解脫之道,最終我一定能解脫,進而策發起我希求解脫的心、我想解脫的心,那樣的心是積極、正面、樂觀的。

對於這一點,宗大師在《三主要道》當中清楚地提到:「修已若於輪迴諸盛事,雖剎那頃希願亦不生,晝夜恆發希求解脫心,爾時即生清淨出離心。」真正清淨的出離心,指的是透由思惟苦諦輪迴的過患,進而對於輪迴的諸多盛事,內心當中沒有任何的希求;並且進一步去思索所有問題的根源都來自於我執、我執能夠被斷除,所以我是可以解脫的。以這樣的思惟模式,「晝夜恆發希求解脫心」,這樣的心才能稱為出離心。

聖天論師在《四百論》中提到的:「福薄於此法,猶豫亦難生;雖僅生猶豫,亦能壞三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