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成立」與「遮止」
何謂「遮除所破」?
以「佛堂裡沒有孔雀」為例。「佛堂裡沒有孔雀」這一法的所破是什麼?有孔雀。為什麼「有孔雀」是沒有孔雀的所破?我們在確定佛堂裡沒有孔雀之前,應該先知道孔雀長什麼樣子;如果我們不清楚孔雀長什麼樣子,就沒有辦法斷定佛堂裡沒有孔雀。當有人問你「佛堂裡有沒有孔雀」時,你要如何確定佛堂裡沒有孔雀?你應該在心中先生起孔雀的像,再檢視你所認定的那種動物是否存在於佛堂裡,當確定牠不存在時,將牠否定;這就稱為「遮除所破」。
一與異的「一」 「一」的性相:非各別法。乍聽之下,我們會覺得「一」是成立,不是遮止;但問題是:「一」在我們心中現起時,顯現的是「非各別法」的像。如果顯現的是非各別法的像,這代表它必須顯現遮除所破的像;遮除什麼所破?各別法。在遮除所破──各別法──之後,顯現出非各別法的像,所以「一」也是遮止。
「無常」和「常」這兩個詞剛好顛倒過來──字面上沒有否定詞的「常」是遮止;有否定詞的「無常」是成立。(以「剎那性」第一種解釋方式而言)
「法性」 「法性」是指諸法最究竟的本性;如果以上部宗義師的角度而言,「法性」指的就是「空性」;若以經部宗的角度來說,「法性」應該可以稱為「無我」。「法性」這個詞,在字面上有沒有否定詞?沒有──「法」不是否定詞,「性」也不是否定詞。雖然「法性」一詞在字面上沒有否定詞,但以上部宗義師的角度而言,法性指的是空性──諸法無自性,所以當我們心中現起一法的法性時,就必須現起那一法無自性;當心中現起「那一法無自性」時,是不是要遮除「有自性」的這一點?是。遮除「有自性」才能現起無自性。所以「法性」是遮止還是成立?遮止。
「虛空」 虛空的性相:「僅遮礙觸的無遮法」;這當中為什麼要用「僅」那個字?僅僅遮除了礙觸這種狀態,僅止於此。當我們心中現起「虛空」時,它僅僅呈現「遮除礙觸」的這一點,而沒有辦法牽引出其他的成立法,所以我們說「虛空是無遮」。
這幾個例子:法性、藏文版的虛空(中文虛空字面有否定詞)、常、一,雖然在字面上都沒有否定詞,但不代表它們不是遮止。由此可知,某一法是不是遮止,不是從字面上去看,而是要從它在我們心中所現起的像去評斷──如果那一法在我們心中現起時,它必須呈現遮除所破的像,那樣的法稱為「遮止」;如果那一法在我們心中現起時,它不需要呈現遮除所破的像,那樣的法就稱為「成立」。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:不論遮止或是成立,都必須存在;「非法」既不是成立也不是遮止。
如果一法的性相是遮止,那一法就必須是遮止;如果一法的性相是成立,那一法就必須是成立。因為在判斷某一法是成立還是遮止時,是從它在心中現起的影像去分析,而這又必須從那一法的性相在心中現起的影像去評斷。所以當我們說無常的性相──剎那性,如果「剎那性」是成立,無常就是成立;不會出現剎那性是成立、無常是遮止的情況。因此,性相與名相,其中一者是成立,另外一者就是成立;一者是遮止,另外一者就是遮止,沒有特例。
如果有特例,那個例子應該是「一」──非各別法,我們可以說「非各別法是遮止、一是成立」。平時我們在講「一」的時候,會覺得那是肯定的感覺;但如果從它的性相──非各別法──去分析,我們就應該說「一是遮止」。為什麼?因為它的性相──非各別法──是遮止。